也幸亏徐诠天资争气,混出军功,自己有沈君举荐脱去白身,当上河尹郡守,这些年政务做得尚可,境内安居乐业,庶民爱戴他这位长官,将徐氏名声往上抬了又抬。
再加上徐氏这些年乐善好施,到处施恩,收养有资质的孩童重点培养,终于经营了好名声的同时还有一定的自保能力和社会地位。徐氏子弟送去跟名师求学也不再遭受若有似无的鄙夷和冷待,徐解别提多欣慰。
徐诠这混小子不知疾苦。
若不费心筹谋这些,徐氏的钱袋还能是他们的钱袋?这世道只有钱,真会饿死!
徐诠看着家书,有些忧心。
【那也不至于算计秦先生吧?】
为何不能诚心相交呢?
徐解就知道自家堂弟光长个子不长脑子:【为兄这么费劲儿能是为谁?还不是为了你这个不争气的弟弟!若有秦公肃相助,你日后走得才稳。谁让你年纪这么小,军伍往上爬很容易?再说,只会挣钱对上位者而言没什么份量,徐家不想只替人挣钱。】
吴贤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徐解这些年付出真金白银还少吗?
但他在吴贤心中份量还不如寻常谋士,徐解时不时还是会被轻视,也就坐稳河尹郡守才好转许多。这个郡守位置还是沈君给他请的,吴贤此前根本没有考虑过徐解!
倒不是他吝啬,而是排队人多——什么人的份量都能排到徐解这个钱包前面!
如今徐解下定决心改换门楣,便不能在一个大坑跌第二回,钱、权、势,总要沾两个才安全。军功要用命去换的,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