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个千户的千户长,是董俊的长子董文炳,也就是在历史上被忽必烈尊称为“董大哥”的那位。董文炳今年才十九岁,其实比忽必烈还小两岁,这个“董大哥”确确实实只是个尊称,而不是事实。他年纪小,没赶上赵赫的长子西征,也被赵朔调到了吐蕃。
第五个千户千户长,是原来孟珙麾下的大将王坚。
这五个千户长里面,年纪最大的是海日格,今年五十岁。年纪最小的,是董文炳,今年十九岁。
老中青三代结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军事班底了。既方便镇压吐蕃,又方便赵衍积累统领大将的经验。
文官方面也安排好了,政事方面赵衍的副手是杜庶。
杜庶是宋朝淮东制置大使杜杲的儿子,文武皆能,历史记载南宋的抗蒙名将之一。
在投降赵朔之前,杜庶在南宋任“司农丞”之职,距离高级官员只有一步之遥了。
其他文官,却是大都由北方抽调。
吐蕃是天下数得着的贫瘠之地,高原反应对人体的摧残又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赵朔将这些人统一升一级使用,并且允诺在吐蕃任职五年后,可以调回中原,再升一级。
所有在吐蕃任职的八旗兵、官吏,待遇是内地汉军的两倍。
如此优厚的条件,还是颇有吸引力的。
其实,吐蕃的人口太少了,根本就用不着五千各级官吏。如果按照内地的布置,五百官吏就足够了。
但是,这地方也太地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