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史弥远的党羽梁成大,被赵昀赶去提举千秋鸿禧观了。
再加上赵昀提拔了两个“理学大家”真德秀和魏了翁进宰相班子,他终于掌握了南宋万里江山八千多万子民的大权,国家大事一言而决,小日子别提多滋润了。
不过,随着赵朔的《灭宋令》一发,赵昀的好日子也眼瞅着要到头了。
“陛下勿忧!”
魏了翁虽然年近六十,却声若洪钟,道:“蒙古军虽然势大,但臣认为我大宋有十胜,赵朔有十败。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必定是我大宋!”
赵昀眼前一亮,道:“哦?魏爱卿何出此言?快说说,到底赵朔是哪十败,我大宋又是哪十胜?”
“其一,赵朔将精兵强将,付于长子赵赫西征。我大宋,却是全国精兵强将为一体,与赵朔相抗。此为一胜一败也。”
“其二,我大宋有长江淮河之天险仗恃,江南之地又水网密布,不便骑兵奔驰。正所谓北人擅马,南人擅船。赵朔的优势在于骑兵,我大宋的优势在于水师。赵朔这是以己之短,击我之长,此为二胜二败也!”
“其三,赵朔的头上,还有个蒙古大汗窝阔台呢!如果我大宋子民投降赵朔,岂不是效忠胡人朝廷?赵朔虽有一统汉人之愿,却没有登基为天子,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为三胜三败也!”
“其四,我大宋与士大夫共天下,赵朔号称与汉人蒙古人共天下,实则不过是武夫共天下罢了。武夫毫无廉耻,心怀叵测,如何托以重任?此为四胜四败也!”
“其五,自古出兵,哪有将兵力以实告知全国的道理?无不夸大数倍,外慑敌国,内震不臣。赵朔所谓十五万八旗军,十四万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