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的集体意识背离,那么罗教就随时可能会失控。
裴元总不能培养一只巨大的猛兽,却只用脆弱的绳索束缚他吧。
裴元对这件事思索的结果,就是重点要剥夺罗教的财权。
罗教的收益方式单纯,主要是向信徒讨要供奉。
但是罗教这种很适合人传人的宗教,必定会人员混杂,各行各业的人物都有,也就是说未来罗教的经济基础,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层面。
不管是耕地的、打渔的、卖花的、织布的,甚至操持皮肉生意的,都可能成为罗教汲取力量的源泉。
这些社会关系复杂繁琐,效率低下,但是就像一个完备的生态结构,拥有很强的抵抗力。
裴元想要控制罗教,就必须破坏这种汲取和供养的方式,用单一模式的经济运作,把整个罗教纳入到这一环。
他需要一个巨大的产业线,让整个罗教参与其中,然后摧毁他们原本的经济秩序。
裴元所能想到,能够容纳大量的人员,又能产生足够利润的产业线,就是大豆贸易。
大豆是明朝极为重要的大宗物资,也是大运河上南向货物的主力。
恰好山东东部和河南的部分地区,是这个时代大豆的主产区。
想要整合这条产业线,需要很多的土地,需要很多的人员,也需要足够强大的官面支持。
裴元打算尽可能将罗教吸收到这条产业线上,让教民增加大豆的种植,然后利用商贩和富余的劳动力,参与收集和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