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2 / 3)

bsp; 他父皇李渊在晋阳起兵也不是在初期就打出造反的旗号的,而是得到了足够的决定性条件——诛杀了碍事的副手、和北边的突厥谈好了条件甚至还薅到了不少战马、打着预防突厥和叛军的旗号凑齐了足够的军队,这才打出“废庸立明,匡扶代王,匡扶隋室”的旗号。

    而这个拥立隋炀帝之孙、留守长安的代王为帝,尊隋炀帝为太上皇的旗号,也为他们的一路进军减轻了不少阻碍,得到了很多隋朝旧臣的支持。

    而他们也确实说到做到,拥护代王为隋恭帝,遥尊远在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只不过到后面听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了,他父皇才让隋恭帝禅让,自己称帝上位……

    都是主打一个审时度势,努力降低自己的造反掌权的难度。

    “审时适度也是个人能力的一种体现啊。”

    陆离说到:“我想起了后世互联网上流传的一个故事,虚假的聪明一看书就学会了,而真正的聪明是在该读书的年纪努力读书。”

    长孙无垢微微点头,认可了这句话:“确实。”

    李世民问到:“然后呢?朱元璋长子朱标不是病逝了吗?朱棣也是朱元璋的儿子,太子之位没落到他头上?他怎么就北平800亲兵奉天靖难了,为了造反而造反?”

    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别人随便怎么说,在他自己看来他就是纯粹为了自保,并非为了造反而造反。毕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都要在践行时杀他了,他不发动玄武门之变等死呢?

    陆离大致明白李世民的想法,摊手说道:“史料记载朱棣是被逼的,与殿下你一样,只为自保。”

    “朱元璋嫡长子朱标病逝,朱标长子朱雄英早逝,他就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子。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然后他一上位,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削藩,甚至逼的一位素有贤名的亲王举家自焚……”

    把亲王逼得举家自焚……李世民脸色古怪,随后关心的问到:“到了这明朝,后世人还是没解决掉藩王问题吗?”

    都到明朝了,还需要削藩?作为皇帝的儿子,藩王得到厚赏无可厚非。后面的皇帝想要巩固自己的权利想要削藩也很正常,但是逼得亲王举家自焚,就未免有点太过分了吧,这哪里是在削藩啊,这是在直接削人头啊……

    更别说,李世民他自己也有儿子啊!所以他立即对于藩王这个事情上心了起来。

    陆离停下来思考。

    毕竟他写的是唐朝又不是明朝的小说,没写到这部分,他也没去仔细查阅相关的资料,只是在别人的小说里看到过怎么处理而已……

    思考了好一会儿,他才说到:“明朝藩王的事情比较复杂,朱元璋知道不能重文轻武,不然会重蹈宋朝的覆辙,也不能让武将拥兵自重,又不能让藩王像汉朝和晋朝那样主弱臣强导致藩王之乱。于是他就大肆分封藩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