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电视台的子社。
小日子的影视行业,实质上就是电视台的天下。
把电视台霸权和垄断展现的淋漓尽致。
小日子电影的制作发行,和动画片类似,都是制作委员会模式。
制作委员会的由来是电视台为了振奋低迷的影视产业而发起的制度。
电视台牵头,拉来广告商、出版社、赞助商、影碟厂商等等共同出资进行电影制作,电影行业获得额外的资金,电视台获得电影的播出权,影碟厂商获得了制作影碟的权利,赞助商获得更多的曝光,是个多赢的局面。
小日子的电影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采取制片委员会模式来制作的。
这套模式确实拯救了小日子的电影产业和动画产业。
然而后来就扭曲了。
资本垄断,制作环节全部外包,无论制作公司,还是明星,全都是打工仔,拿着死工资,往死里压榨。
以你的名字为例,250亿日元的院线票房与铁定要大卖的光盘版。
新海诚其实在这部作品中赚到的的钱并不是特别的多,在制片委员会模式下导演是拿一个比较固定的工资而非按照票房分成。
也就两千万日元左右,差不多一百万人民币……
外国电影想在小日子发行上映,条件很苛刻,首先得有在日公司,其次得和映连公司合作,最后发行宣传费用,还得你自己掏。
没有映连公司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