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技术科都是研究怎么改进瓜子口味和保存期的,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啊。再招人的话,从头开始成本肯定要增加,最好就是外包研究,找机械厂,但是成本……”
是啊,绕不开成本问题。
来之前他们就核算过,在北疆收购的打瓜籽,收购价在三块五是最高限价,毕竟还要运回去,运费也不少。
如果再外包机子,搞回到厂子里,肯定还要增加人手、电费,还有时间成本。
这瓜子是怎么搞平的,他们并不清楚,能不能搞出来这样的机子还不好说。
如果李龙在董志超的位子上,他有很多种办法。后世都是验证过的,而且非常管用。只不过这种属于降维打击了,这个时代许多人根本想不到。
李龙记得后世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养殖案例。
在北疆往北,那座金山所在的区域,国家给了养殖雁鹅的扶持项目,这一个项目就是五百万元资金支持。
但是必须看到成果,也就是一年国家给投入五百万,你必须在国家检查验收的时候,拿出十万只雁鹅来。
有人看中了这个项目,干了两年,放弃了。
十万只雁鹅啊,需要多大的圈,多少人工,还要饲料、场地等,而且这里靠北,北面西北面偶尔飞过来国外的带着病毒的野禽,可能一场禽流感,就啥也没有了。
眼看这个项目要黄,有个小伙子过来做了。
做成功了。
方法很简单,他年初买了二十万只雁鹅苗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