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
“自从我们决定启动国产导航定位系统,便一直被海外媒体接连质疑,这使得项目组需顶住各方压力,完成实验卫星的各项数据验证。”
“向国际上证明,咱们的定位系统不输GPS。”
“这中间的周期自然是越短越好。”
把田纲院士的这番话悉数听进耳中,徐铭整个人也不由得变得严肃起来。
在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项目资料时,他也注意过海外某些相关专家的评价。
都认为北斗导航系统不可能成功。
更达不到GPS的精度。
在如此局势下,对项目组各成员来讲,确实会存在不小的压力。
担心无法推动项目的进展,
毕竟都已经宣布,要打造出国产定位系统,若最终无法成功便会成为笑柄。
徐铭深知北斗的重要性,既然加入了项目组,那自然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推动技术的突破。
思维运转到这里,他当即脱口认真回应一句。
“我相信咱们的北斗,肯定会成为全球精度最高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小徐说的不错,就该保持这种信心。”郑以中率先开口接话看向徐铭的眼神愈发满意。
如果先前他只是认可徐铭的数学水平和天赋,那么此刻则是对整个人都欣赏。
可惜这样的优秀学生,没能抢过张鲁平。
随即徐铭也不再耽搁时间,和几人拜别离开,继续去忙自己的事情。
……
转眼进入到十二月份。
徐铭在这段日子里生活颇为规律,除研究微分几何和拓扑代数等理论,便是去卫星联合技术实验室。
对相关进度和框架熟悉后,才发现想解决多路径抑制问题的难度。
确实要比奥运场馆钢结构的干扰高得多。
没办法。
相比较一个场馆的面积,城市峡谷环境更为复杂多变干扰卫星信号。
单纯的曲率补偿模型算法,根本无法保证定位精度。
只能选择放弃。
尽管眼下仍旧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