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等级的,不仅是数量有区别,它的质量也有高下之分。
数量上好区分,不过多和少罢了。
你杀十个,我杀二十个,他杀五十,下一个杀一百,再下一个宰一千。
想法很好,可所有人都发现这么杀下去,等到后人祭祀他们自己的时候就没有多少祭品能给他们享用了。
甚至不仅仅是他们死后得到的祭品,他们活着时候的享受都未必还能得到保障。
因为他们的财富在大幅的缩水,嗯,也就是奴隶。
奴隶虽然不是人,可要是没了这帮奴隶干活,难不成让我这个主人去干奴隶干的活吗?
虽然有点地狱笑话,可人的成长是很漫长的,哪怕以婴儿作为祭品,想要他成型也得要4~5个月。
所以数量上的比拼在这种现实需求之下,自然而然的被控制住了。
数量上既然比不了了,那对质量的要求也就随之提了上来。
可人怎么划分质量呢?
美、丑、高、矮、胖、瘦这些标准用了一次之后,为了显示我祭祀的诚心,那自然得再添上一些标准,给祖先和神灵奉上更好的祭品。
勇武、诚实、善良、正义、邪恶、凶残、狠毒,这些或好,或坏,或者显而易见,或者微不可察自由心证的德行就这么的登上了祭祀的舞台。
可这些标准都用完之后,下一步又用什么呢?
而且有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呢?
毕竟大家都知道,数量的比拼还好说,多就是多,少就是少。
可质量的比拼就不一样了,吹毛求疵之下,怎么可能找不到你的质量疏漏之处?
恰好,这个世界上还真的有一样东西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贵贱之别。
虽然有点扯淡,但封神演义这部小说中虚构的姬昌被哄骗着吃了自己大儿子伯邑考的事儿,可能还真是那个时代的常态。
只不过吃人的人可能不是被哄骗的。
嗯,商朝祭祀完以后是要把祭品分给大家吃的。
分得祭品的高低,甚至还是一项荣誉。
你说你的祭品是勇武之人,可我的祭品是贵族。
什么狗屁贵族?老子的这个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