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上已经是一片沸腾,除了敲锣打鼓的报喜队之外,得知高中的考生也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在街头尽情地欢呼庆祝。
王殊的马车在人群中艰难地穿行,听着车外的热闹,他总算能体会到父亲坚持要改革选才政策的用心了。
不能让入仕的通道被世家牢牢把持,不然这官场就成了一潭死水,也让天下的读书人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有的人可以凭借出身就轻松登上高位,而有的人努力奋斗一辈子,却连别人的起点都摸不着,这不公平,长此以往,肯定会遭到反噬的。
得让人看到希望,这便是改革的意义。
王殊通知完王绥和桓胤后,又来到学子榜榜首张度所在的客店。
报喜队已经来过,店中的其他学子正围在张度身边,大喊着让他请客喝酒。
周王世子的到来,让众人纷纷让开,退后行礼,露出了中间的张度。
王殊笑道:“我也来凑个热闹,不知道有没有打扰到大家?”
众人连称没有,显得有些拘谨。
王殊到张度身旁的案前坐下,说道:“既然不打扰,那我就不客气了,大家都坐吧。”
学子们还是有些不敢靠近,远远地席地而坐。
张度则是落落大方,在王殊旁边坐下。
寒暄之后,王殊好奇道:“听闻张兄来自上谷郡,我有一位阿兄,在大宁城当县令,不知你是否见过?”
“世子说的是郭县令吧?”张度答道:“见过,上谷郡的书院便是在他的主持下办起来的,不然我也没有来参加大考的机会。”
王殊喜道:“那你为何不早说,他没有让你来京城找我吗?”
张度淡然笑道:“郭县令倒是说过,如果在洛阳遇上麻烦,可以找世子帮忙,但这次大考安排得甚是周全,我也就没有前去叨扰了。”
王殊点点头,看向众人,说道:“我这位郭阿兄出身佃农,想来还不及诸位,但他不惧艰辛,主动要求去边境,一晃数年,如今上谷郡出了榜首,可见他教育地方之功。”
众人都有些羡慕,毕竟边境的县令,他们也够不上。
王殊看众人神情,又道:“此次大考,因为中正制度的原因,录取的学子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