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前线的军报陆续传回。
谢玄出兵大荔,秦军异常应对,谢玄被困河西,各方出兵增援……
地图上的标记密密麻麻,地图前的众人眉头紧蹙。
面对秦军的算计,谢玄的应对是主动以身入局,挑选一处好战场,先当猎物,再当猎人。
风险很大,但控制得当,回报同样丰厚。
王凝之开口道:“幼度有些小觑对手了,算上何无忌部,河西诸军对秦军也未能形成碾压之势,就算能胜,付出的代价也不会小,根本不值得冒这个险。”
站在王凝之的视角,他对秦国是处于优势的,没必要兵行险着,谢玄最稳妥的做法,无疑是放弃合阳,直接南下,驻军渭水之畔,让等着埋伏他的秦军扑个空。
这一仗,只要最后能拿下潼关,都算是王凝之胜了,根本没必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沈劲为谢玄辩解道:“幼度如此选择,应当是有把握的,若是他能击溃这两支秦军,势必对关中造成极大的震动。”
“苻登和窦冲都是善战之辈,想要击溃他们,谈何容易,”王凝之摇头道:“至于你说的关中震动,这就是小看秦主苻坚了,这么多年下来,他在关中的统治十分稳固,哪怕此战失利,秦国臣民还不至于就抛弃他。”
苻坚对百姓是真的好,不下点功夫,王凝之很难争取到关中的民心。
皇甫真这时说道:“关键是看后续,如果能获胜,并顺势攻取大荔,那还是值得的。”
王凝之不置可否,看向沉默不语的慕容垂,问道:“慕容公以为如何?”
慕容垂凝视着地图,“谢使君的目标,应该是大荔城,只要能拿下大荔,就可以将河西的夏阳、合阳、大荔和华阴连成一线,算是真正在关中站稳脚跟。”
王凝之笑了笑,“如果能成功,那固然是好的,慕容公以为胜算如何?”
“谢使君提前调动兵力,反包围秦军,这一仗应该能胜,”慕容垂斟酌着说道:“但进攻大荔,一要看前线的秦军有多少人能撤回大荔,二要看长安方向的反应,所以机会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王凝之闻言,叹息道:“是啊,前线将士有些过于乐观了,步子迈得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