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机关算尽(1 / 3)

洛阳。

王凝之收到前线的军报,得知谢玄没有率军南下,而是选择了进攻大荔城。

他结合各方传回的消息,在地图前陷入了沉思。

因为大考在即,洛阳城一时间人满为患,得到王凝之的允许后,沈劲临时返回,重新安排人手,确保洛阳的安定。

此时,沈劲和慕容垂等人都站在王凝之的对面,一起看着地图上标注出的各方兵力。

王凝之面色凝重,沉声道:“大荔城有阳平公苻融镇守,恐非易取之地,况且他以身犯险,必有后招。”

这一套王凝之以前也经常用,所以十分熟悉。

有苻融在,大荔城军民肯定会上下一心,拼死抵抗,而城外的对手面对这样的诱惑,往往会把持不住,放手一搏。

沈劲说道:“幼度不是贪功之人,不会想不到这一点,他肯定对秦军可能的增援做好了防备。”

不想王凝之却摇摇头,“我军在明,敌军在暗,幼度看似握有主动权,但他的任何行动,都在秦军的预料之内,相反,我们对秦军会采取的应对一无所知。”

慕容垂支持王凝之的说法,“周王所言极是,主动不代表占据上风,眼下的局面,无疑是在本国作战的秦军选择更多。”

王凝之指了指围绕在华阴城外的十余万秦军,“比如这支队伍若是突然北上,别说渭水上的水军,就是大荔城外的那五万人,都得落荒而逃。”

“那岂不是给了华阴城喘息之机?”沈劲说道:“幼度打不过,只要侦查得当,提前退走总还是可以做到的,秦军如此,未免得不偿失。”

为解大荔城之围,调回进攻华阴的大军,那这段时日的攻城就前功尽弃了。

王凝之叹道:“我是在假设,你又何尝不是,战局诡谲,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改变这场战事的结果。”

听了半天的崔逞忍不住问道:“周王既然觉得进攻大荔城不妥,为何不早些下令,直接命大军向南移动。”

“我并没有说不妥,”王凝之摇头道:“任何选择都有利弊,主要还得看后续的发展。”

慕容垂进一步替他解释道:“大军南下,那就意味着双方要在渭水到华阴一带进行一场大战,这反而是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