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脸都绿了小分队,韩三品的沉默(1 / 5)

第132章脸都绿了小分队,韩三品的沉默

时间一晃,一个多月时间过去。

《投名状》的内地票房最终定格在1.96亿,《集结号》因受到了曹忠《李延年》宣传的影响,票房达到了2.75亿。

但《集结号》造成的场外风波,属实不小。

电影内出现的蒋党坦克型号,无伴随步兵的坦克战术;反坦克地雷被描述成反步兵地雷的错误;狙击步枪等装备出现的时间线混乱等问题闹大了,给冯晓刚整的焦头烂额。

最重要的是,很多观众看出了“集结号”与现实军队的号令制度不符,直接从电影立场上抨击了这部电影。

很多老兵也是给出了不少负面反馈,甚至很是气愤,认为抹煞了那场战争的正义性。

这些场外风波,算是让冯晓刚也吃了不少苦头。

只是光电,焦点访谈等官方则是对这部电影的“主旋律宣扬”,“开创军事题材先河”的价值给予了肯定。

直到冯晓刚在凤凰卫视中文台的专题节目当中给出谬论,官方的肯定话术暂时终止。

冯晓刚在《lt;集结号gt;台前幕后》中表示:

“你看我们过去的电影里有很多都是,说要选几个爆破手,都争着去,然后排长要不让谁去谁就噘嘴闹脾气”,“我就不怕死,你不让打仗不让我去我就急”,“太假了”。

“我们过去的电影里头经常会有这样的人,就觉得他视死如归”,“它违反人的本性”,“因为一个人在战争面前,在杀戮面前表现出来的恐惧和懦弱,我觉得是人的常态。”

“冯晓刚,嘴巴太快了,还不过脑。小钢炮太冲了!”

剧组内,陈道民得到消息的时候,不免叹息。

他和冯晓刚关系还不错,这次着实是觉得冯晓刚有点过了。

指着新闻对曹忠忍不住说道,

“网友们骂了,得先看看别人骂的对不对,空口白牙瞎胡扯,属于是自找苦吃。晓刚很性情,但就是这个毛病,有小恶拥大善。”

曹忠没在乎陈道民对冯晓刚的点评,喝了口热茶,笑了笑道。

“官方站他,低调处理,指不定就这么过去了。现在倒好了,为了解释自己的电影,又掉到凤凰给挖的另一个坑里。”

“曹导这么年轻,实际上一点都不年轻。”陈道民惊讶道,“冯晓刚太幼稚了,曹导又太成熟了。你俩这岁数,反过来才对。”

“你觉得,成熟会怼李安”曹忠反问。“《我们生活在南京》的阻力有多大,你是看得到的。”

说到这,陈道民愣了下,竖了个拇指道,

“对的事情,干了就是干了。我相信如果当年曹导在小白龙事件的时候已经声名鹊起,怕是也会仗义执言的。

而且,别人不知道,我们才知道,这部戏究竟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说这话的时候,陈道民目光凝重,直视曹忠。

曹忠没回答,又喝了口茶水,反倒是在想《李延年》这部电影。

其实《集结号》这部电影说他歪,毕竟冯晓刚是第一个拍军事题材商业片的,有些太吹毛求疵。

说他正,曹忠实在夸不出口。

人民军队的阶级性和解放宗旨,被改变为了向西方国家电影届看齐的抽象“人性”,

把革命的英雄主义改变为了怯懦,怕死的“人道主义”,这其实是对那代人的不公平。

但实际上,后世很多人也并不理解他们。

曹忠理解,这是年代的不同造成的差异。

但曹忠并不想主动批判什么,他对冯晓刚敢拍这种类型电影的态度是肯定的,但对内容,他不赞同。

文化工作者没有文化就是这样的。

反正原著,编剧的锅,扣在他冯晓刚的脑袋上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