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君。”
说话之人名叫崔琰,为人刚直,常山大败之后归顺,举荐其弟崔林,崔氏二人皆在京师为官,崔琰任议郎。
议郎这个官职比较特殊,像一种储官机制,过去的百年几乎都遵循一个道理,当一场天灾,或者任期足够,三公要卸任或被罢免的时候。
就会从劳苦功高的议郎之中,挑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继任。
而且议郎参政涉及的事情很多,所以知政,这就等于是在排队等着当三公九卿。
当然了,能担任议郎的大多都是世家中人,也是一种隐形的挑选机制,议郎之中谁人能力如何,人脉如何,台阁也是一眼便知。
以往曹操、袁绍、刘虞这些大人物都当过议郎,而后才转任他处。
所以也有人说,议郎是通往上卿的道路,能够当上议郎不是说你多有能力,而是家里出身能够足够登入门槛。
崔琰如今,就属于议郎里面没资历、没功绩,但是有脾气的那种人。
他敢站出来说这话,则说明查了他和北方的书信往来恐怕也只能靠强加罪名。
这是为人坦荡、清流风骨心中的执拗,也或许崔琰到来许都之前,就早已做此打算,绝不会和许都官吏同流合污。
为此,他现在看杨彪他们几人也是极不顺眼,真乃是一帮毫无骨气之辈,在许都的纸醉金迷之中迷失了自己!
许泽诧异的看着他,俄倾点头道:“既崔君这般要求,在下定会秉公查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