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4年,意大利军工业发展的主旨就是尽可能国产化,贝尼托想要实现意大利崛起,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大国的野心,就必须建立独立的军事工业。
这对意大利而言,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挑战,意大利目前军事技术领域研发并不差,可资源短板却过于突出。
意大利在工业原材料领域的来源,用“万国凑”形容也不为过。
包括煤炭,石油,铁矿石,铜,橡胶,棉花等等战略资源,都严重依赖进口,甚至连最基本的粮食生产都面临问题。
以能源为例,意大利本土煤炭产量极少,而且品质很差,在1934年,意大利主要通过进口德国,东非,苏联,还有英国的煤炭维持本国工业的运转。
德国的煤炭资源并不缺乏,且距离意大利较近,所以德国煤炭是意大利主要最重要的进口对象。
然后是东非,东非在对意大利煤炭出口上,主要做的是二道贩子,也就是东非把南亚,澳大利亚的煤炭运输到意大利销售。
东非和意大利的贸易一直不错,毕竟从上个世纪以来,东非就开始做和意大利之间的粮食贸易。
而依托粮食贸易,东非和意大利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种类也在不断增加,覆盖众多农产品和矿产,诸如橡胶,咖啡,茶叶,棉花,煤炭,铁矿……
然后是苏联,苏联和意大利的贸易发展,也并不受到两国意识形态干扰,毕竟对意大利而言,苏联距离意大利中间隔着德国,奥匈帝国等国家,对意大利实际上造不成太大的威慑。
前世,意大利在西方集团里对俄罗斯的制裁,就不是很感兴趣,冷战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