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造船业的好日子(6 / 8)

障工作。

    因此,在这种辅助性舰艇的建造方面,东非的可操作空间很大,这样既可以为未来战争提供保障,又不会引起别国的戒心。

    恩斯特说道:“我们可以以支撑三百万吨吨位规模海军全球远洋作战能力为参考,来制定八五期间,帝国造船业的发展规划,这样,即便短时间,帝国海军扩张到三倍,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三百万吨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十分保守的数字,因为前世,一直到二战结束,美国海军的总吨位甚至超过了一千万吨,相当于现在美国海军规模扩张十倍还多。

    而三百万吨规模的海军,这其实一战英国海军巅峰期就能达到这个水准,而英国和东非的工业体量对比,东非如果极限动员,显然可以轻松达到英国的三倍以上。

    就算前世,同时期的美国,在工业能力上都比东非差许多,毕竟东非光是人口就高达两亿,两亿人口动员起来,工业产能的爆发只会更加夸张。

    恩斯特接着说道:“其次,是对帝国造船业的资源整合,在八五期间应该进行统筹,这些年来,帝国造船业发展处于一个低谷期,现在,也应该进行整顿了。”

    东非的造船业,在一战时期快速扩张,而一战结束后,因为欧洲造船业的恢复,东非造船业的好日子就到了头,仅仅是英国一家,在造船业上就能给予东非极大的压力。

    除此外,还有军事订单的减少,也是东非造船业在一战后,就进入长期萧条的原因,在一战之前,东非海军的规模是在一直持续扩大的,而在一战爆发后,东非海军也没有停下脚步。

    毕竟,东非当时要保证海军能够维持在世界第二梯队,而一战中,各国海军疯狂建造军舰,东非想维持第二梯队,就必须选择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