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情报部门忙于抓捕国内工党和犹……等分子,这个工作量并不小,很难抽出力量同时对奥匈帝国进行布局。”
“加上在此前,维也纳还控制在哈布斯堡皇室手里,我们的一些工作确实难以开展,奥匈帝国毕竟是帝国盟友,所以我们的顾虑也多。”
对于这些解释,阿道夫显然并不满意,他并不管情报部门是否有苦衷,奥匈帝国现在局势恶化的责任,情报部门显然要首当其冲。
“你们不要找理由和借口回避,我就想知道为什么维也纳那么容易被工党拿下,而同时期奥地利民族党为什么没有动作。”
海因里希小心的瞥阿道夫一眼,低头说:“首相阁下,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奥地利民族党本身在奥匈帝国就不得民心,他们的主张只能获得少量奥地利人的认同,但奥匈帝国和我们德国不一样,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并且德意志人不占多数。”
“反观奥匈帝国工党,他们就没有这样的限制,他们并不强调民族和国家认同,而更注重宣扬和挑拨阶级问题,所以,更能笼络民心。”
海因里希的意思,还是奥匈帝国和德国国情不同,这导致了两国民众思想上的不同,对于奥匈帝国这种多民族国家,显然比德国更强调民族平等。
这种政府层面上的宣传口径,从奥匈帝国成立开始,就一直在推广,这么多年来必然会取得一些效果。
因此,工党反而更容易代表奥匈帝国大多数人的认同,尤其是基层民众,而奥地利民族党最多影响一些德意志人聚居地。
海因里希说道:“这使得在维也纳内战期间,工党更能笼络民心,而民族党却起不到这个效果,甚至不如奥地利其他政党以及保皇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