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交易(4 / 8)

兴之秀。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奥匈帝国,东非以及日本,还有意大利在光学技术上都依赖德国,尤其是日本和意大利。

    听完了施米茨的介绍后,弗里德里希皇储对这方面的兴趣就削弱了不少,因为奥匈帝国在光学技术上对东非的优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且对德国依赖性同样很强,其最强大的本土品牌福伦达总部现在还在德国。

    东非想从奥匈帝国在这方面获利的可能性就大大削减。

    所以,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施米茨主任,还是介绍一下其他领域吧!”

    施米茨说道:“其他方面的话,那奥匈帝国也就是冶金技术上,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了,这也是奥匈帝国军事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是说句实话,也只有借鉴意义,毕竟在冶金领域,东非和德国更强悍,尤其是特种金属产业,拥有绝对话语权。”

    “除此外,我能想到奥匈帝国真正领先于帝国的,大部分就集中在一些传统工业了,就比如奥匈帝国工业用重型蒸汽机,但是,东非发展的重点在内燃机还有电机。”

    “其他,方面奥匈帝国对帝国也没有优势,就奥匈帝国的工业水平来说,也就在中南欧以及东欧的工业落后地区中,显得比较突兀,但是和北欧,西欧相比就完全没有优势。”

    奥匈帝国的工业发展程度,必然是比不过东非的,因为东非自称初级工业强国,而奥匈帝国现在工业发展的程度,只相当于东非自称半工业化国家阶段,也就是19世纪末进入到20世纪初的那个时候。

    就以城镇化水平来说,奥匈帝国现在只有百分之三十,而东非大约百分之四十,这就说明奥匈帝国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