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当然,东非的城市化率水平放在世界范围那就很高了,1932年世界城市化率平均值大约是百分之二十,东非高出了近十八个百分点左右。
……
1932年末,波斯。
波斯是近些年东非在中东地区战略的重要经营地区之一,根据东非和英国的协议,东非接管了其西部和北部区域,也就是原沙俄势力范围。
但是,这也让东非陷入到比较被动的局面,在东非势力范围下的波斯部分,夹在苏联(阿塞拜疆)和英国之间。
英国还好,本身英国就想拉拢东非对抗苏联,进而收缩本国势力,更好的维护南亚殖民地的安全,自一战结束以来,英国的全球战略就发生了转变,基本以收缩为主。
东非和苏联在中东的关系就颇为紧张了。
两国在区域的矛盾,无关意识形态,完全是国家利益上的冲突,毕竟原本这一地区是沙俄的势力范围,苏联从战略还有经济层面考虑,也希望加强对当地的影响。
战略上苏联同样希望打通波斯湾出海通道,获得出海口,带动其南部区域,包括高加索,中亚等地的发展,同时巩固其国土安全。
经济上,这里是沙俄的传统工业市场,尤其北部里海沿岸贸易,苏联也继承了这一点。
但是,东非显然也不可能因此就对苏联让步,尤其是世界经济危机下,东非亟需开拓海外市场的大背景下。
更简单点说,苏联和东非两个工业国竞争着一处商品市场,是两国的主要矛盾之一,这在沙俄时代其实就已经出现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