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维也纳密谋(2 / 8)

;  可奥地利就不同了,工业化程度更高,工人基数大,从1930年以来,大量失业工人,义无反顾的加入奥地利工党,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没有经济来源的工人,连生存都举步维艰,根本不怕和政府拼命。

    加上苏联模式的成功,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世界的糟糕状况,说实话,就是最坚定的资本主义战士,此时都被苏联的“资本主义崩溃论”动摇信仰。

    连以“民主”自居的资产阶级,在和工党的意识形态竞争中处于劣势,更别说奥匈帝国的君主制比前者看起来都还要落后一个层次。

    毫无意外的,1931年人口接近两百万的维也纳,成为了当下欧洲工党运动的中心。

    仅上半年,奥地利工党就策划了三场规模空前的叛乱,试图推翻奥匈帝国政府,而且一次比一次规模更加浩大。

    为此,亲自参与和指挥过一战和匈牙利平乱的鲁道夫皇帝,试图以铁血手段,对工党进行镇压。

    同时,为了维持统治,鲁道夫皇帝试图推动社会改革,从而让帝国度过经济危机最危险的阶段。先不提工党如何,鲁道夫的改革狠狠的得罪了帝国的资产阶级。

    在这种局面下,奥匈帝国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阿尔弗雷德·弗劳恩费尔德,进入了奥地利资产阶级的视线。

    弗劳恩费尔德此人的人生经历和德国的鲁道夫颇有相似之处,两人都参加过一战,只不过,同为奥地利人鲁道夫加入了德国军队,弗劳恩费尔德在奥匈帝国军队服役,二者都有出色的演讲能力。

    这使得弗劳恩费尔德领导的奥匈帝国民族党迅速在经济危机期间崛起,成为维也纳的重要政治力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