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九大工业区(2 / 8)

不少,植被也比较旺盛,森林也不少,因此导致两条河流水土流失程度不同的根本原因还是人类活动程度决定的。

    多瑙河及其支流沿岸经过的国家包括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西乌克兰等国家,尤其是奥匈帝国,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开发历史悠久。

    反观赞比西河流域,虽然人口也不少,但是,除了下游以外,其他人口基本分布在赞比西河的支流,而赞比西河干流中上游河段,基本没有大规模开发,这是如今赞比西河含沙量低于多瑙河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在20世纪以前,赞比西河的含沙量是远超多瑙河的,但在二十年代,随着东非经济转型,对生态的保护意识增加,还有支流流域兴建水利设施,一下就把赞比西河的输沙量减少了近五成。

    在19世纪七十年以前,赞比西的输沙量大约在一亿五千万吨左右,随后,因为东非对流域的开发,这个数字在短短二三十年时间里激增到近两亿吨规模。

    水电站对河流含沙量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它本身就具有拦沙,调沙功能,而东非作为二十世纪前期的基建狂魔,在赞比西河的支流建立了大大小小的水电站,加上二十年代后,对河流沿岸植被的保护和扩植,因此,赞比西河含沙量大大降低也就不足为奇。

    而同时期,多瑙河流域的国家,就没有东非这种基建能力还有维护意识,尤其是流域中占比最大的奥匈帝国。

    现在的奥匈帝国仅仅是一个初步工业化国家,或者说半工业化国家,处于这个阶段的国家,反而对自然的破坏能力最大。

    就比如前世的印度,差不多工业发展程度就相当于现在的奥匈帝国,这使得前世21世纪印度恒河也超过黄河,成为世界输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输沙量超过十五亿吨,而且这个数字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