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凯末尔(2 / 8)

    如今苏联的汽车产量比沙俄时期还大幅度下降,每年仅有不到二百辆规模,这已经是如今苏联汽车工业的极限。

    苏联汽车工业本身家底就薄,毕竟帝俄时代,俄国也仅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厂。

    而且这家汽车厂在被苏联接手后,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就比如原本的外国零部件供应商,因为苏联成立的原因撕毁供应合同。

    这让许多重要零部件,无法获取,而苏联本身重工业不发达,无法生产本国替代品。

    并且,除了材料和零件问题以外,外资还撤走了原本的技术支持,同时帝俄本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汽车产业专家和工程师,也因为苏联的原因外逃出国。

    所以,苏联汽车工业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局面,光是这一点,就让如今苏联汽车产业发展十分吃力。

    谢尔达尔接着说道:“我国的乘用车差距和东非更是天壤之别,列宁格勒汽车厂主要生产车辆以货车为主,以前主要供应沙俄的军队使用,不过没有发挥太大作用。”

    “世界大战时帝俄军队的主要车辆,大部分是从东非等国家购买的。”

    东非确实卖了不少军用汽车给当时的帝俄政府,尤其是前期,苏伊士运河和黑海航线尚且畅通的时候。

    而现在依旧有不少东非产军用汽车在苏联军队里服役。

    卡里莫夫叹了一口气道:“不仅仅是汽车,还有拖拉机等农用器械,我们也严重依赖进口,在交通领域,我们可能也就铁路勉强还能跟的上世界的脚步。”

    “但是,铁路方面我们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