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牺牲(2 / 8)

斯曼帝国合作,反而想要把这个百年世仇像沙俄一样分解掉,估计奥斯曼帝国如果有实力的话,同样也是这个想法,而且奥匈帝国的国情也很适合被拆分。

    两者关于巴尔干半岛的问题,根本就无法达成一致不说,同时是双方扩张道路上的阻碍。

    奥斯曼帝国还好一点,毕竟处在三大洲的交叉路口,盘踞黑海,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可以选择的道路更多。

    而奥匈帝国的地缘政治就太差了,几乎只有向中东扩张这一条道路,才能突破市场和原材料产地的限制,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意大利半岛和巴尔干半岛的面积和经济体量都太小,并不足以满足奥匈帝国的需求,再者说意大利半岛也不是好突破的。

    而其他方向奥匈帝国又面临德国的竞争,但是奥匈帝国却没有和德国竞争的能力,不管军事还是工业,都比德国相差甚远。

    只有奥斯曼帝国这个盟友,不仅军事实力弱小,而且体量巨大,怎么看奥匈帝国未来的扩张方向都应该放在奥斯曼帝国身上。

    所以奥匈帝国现在最想结束战争,消化这次战争的成果,然后再等待时机。

    而且,奥匈帝国对现在的收获已经感觉十分满意,即便再征服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对奥匈帝国反而是坏事,毕竟奥匈帝国没有这种消化能力。

    这也是毛特恩多夫为什么跳出来第一个支持弗里尔部长关于和平提议的原因。

    弗里尔部长对毛特恩多夫代表投去了一个赞赏的目光,毕竟两国本身就关系不错,更何况有了奥匈帝国的带头,这对会议做出了良好的示范。

    但是,显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