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德国而言,他们很清楚,战场上拿不到的,谈判桌上也拿不到,但是德国在战场上的收益,仅仅局限于东欧部分地区,这并不能改变战前德国地缘上的劣势。”
“而英国也不需要多说,他们在战争中受到的损失最小,且人口问题没有法国那样严峻,所以英国政府显然没有深刻感受到战争的痛楚。”
说到底,战争能否结束,最终结果还是要看同盟国阵营和协约国阵营的两个老大,即德国和英国之间的选择。
恩斯特说道:“那你们认为德国政府和英国政府会改变主意么?”
弗里尔说道:“就以我个人的观点,即便德国政府和英国政府不愿意轻易结束战争,但他们也不得不做出相关妥协。”
“最重要的是我们拉拢到了同盟国和协约国的两个二把手,奥匈帝国和法国,两国倾向停战的话,那德国和英国自然独木难支。”
“这是外交层面,在欧洲舆论层面,我们也在加强攻势,如今在法国和奥匈帝国反战舆论已经开始兴起,在英国和德国也稍有成效。”
“在浩荡的民意下,欧洲重新走向和平的概率很大,除非各国政府一意孤行,无视欧洲民众最基础的愿景。”
“如果,他们完全忽视民意的话,那只会成全欧洲工党,那整个欧洲就有可能形成“赤潮”,我想在这个大背景,各国政府如果不愿意失去自己的统治,那他们就必须坐到谈判桌上。”
裹挟民意从而威逼欧洲各国政府确实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当然,一个操作不好也可能弄巧成拙。
所以恩斯特说道:“负责欧洲舆论宣传的各个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