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奔走呼吁(1 / 8)

    总有人要为一战负责,前世承受这个代价的是同盟国,德国背上巨额战争赔款,奥匈帝国解体,奥斯曼帝国解体,保加利亚割地赔款……

    这并不是东非想要看到的结果,但是目前来看,同盟国想要快速取胜的希望也比较渺茫,就像前世俄乌战争一样,如今一战已经彻底变成了消耗战,不可能因为某一个国家的加入就马上结束。

    关键问题还是因为美国,除非东非能够有参战后,必然短时间战胜美国的能力,否则同盟国和协约国的战争就不可能短时间结束,东非可不想打上好几年的仗。

    而现在,如果能够促成停战,结果又不一样,欧洲又继续维持脆弱的平衡,东非不需要承担战争的风险,美国的投入也将打水漂。

    东非和美国不同,美国对欧洲投入了大量财力,尤其是贷款方面荤素不忌,而东非虽然也从欧洲赚了不少,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本身用于了偿还战前的巨额贷款,一直到1916年以后,才真正从欧洲贸易中获益。

    所以,此时停战同盟国和协约国都是输家,这反而对东非最有利,同时东非政府也考虑到战后的清算问题,这个黑锅丢给犹太人正合适。

    毕竟,从历史经验来看,欧洲在中世纪和近代,各国面临财政危机时,都喜欢拿商人开刀,而在欧洲犹太人在一定程度上和商业划等号,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欧洲就掀起一股反犹浪潮。

    东非的做法,应该算是复刻欧洲传统做法,将各国矛盾转移到特定群体上来。

    1919年2月。

    东非驻欧洲各国外交使馆开始发力,这种政府层面的的交流,东非自然大谈和平,不谈其他,但是言辞中带着刻意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