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新绞肉机——南线战场(2 / 4)

的东线战场战事。

    领导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三国,扫清协约国在巴尔干半岛和中东大通道上的协约国力量。

    ……

    罗马尼亚参战,并且加入同盟国,对于协约国而言是十分糟糕的消息,罗马尼亚除了给同盟国增加了近六十万精锐兵源以外,同时解决了同盟国的石油缺口。

    因为东非等国家对罗马尼亚油田的投资,这导致其石油产量超过历史同期水平,所以依靠如今罗马尼亚石油产量,保证同盟国汽车和机器运转是没有问题的,更何况俄国的巴库油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能对同盟国起到补充作用。

    而且,在1918年以前的东非和同盟国贸易中,同盟国本身就储备了大量汽油和柴油。

    这也就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同盟国不需要为能源问题感觉紧张,目前同盟国所需要的能源无非煤炭和石油两种,而煤炭同盟国从来都不缺,几个同盟国成员国都是产煤国。

    除了保证工业生产和军队所需以外以外,能源对于同盟国最重要的就是保证民生问题,尤其是冬季城市的供暖,尤其是同盟国战力担当的德国。

    德国是同盟国之中唯一的高纬度国家,同时又是工业最发达国家,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德国对能源的需求远超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盟友。

    解决了能源问题之后的德国,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毕竟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温饱”二字,所以能源和粮食是最基础的问题,但粮食问题也正随着占领东欧产粮区后得到缓解。

    除了获得新的粮食获取通道以外,同东非贸易也是德国社会能够正常维持的重要原因,从1914年到1918年的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