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军火贸易(2 / 4)

了东非陆军基本上无仗可打的局面,所以虽然扩军,但是也只是比以前提升了几万的规模,在此前,东非陆军常年维持在二十多万人水平,高峰期接近三十万。

    而恩斯特扩充陆军规模自然不安好心,而是为了找一个理由,扩大东非国防军工业规模。

    一战如果和前世一样爆发,两大集团势必会对各种物资需求旺盛,军工品自然也不例外,枪炮等武器因为政治原因不能直接出口到欧洲,其他配件和军需品就灵活多了,皮革,像糖,烟草等等。

    而且欧战爆发,就等于欧洲以外的军火市场被空出来,这个市场也是极为庞大的,像前世美,苏两国都是军火销售大国。

    而东非目前在军火市场上的规模是不大的,一方面国际军火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就是东非军工业产量规模受到了压制。

    所以在二五计划期间,恩斯特势必要重塑东非国防工业,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容。

    “因为技术进步,和熟练工人以及专家数量增加,我国武器质量比七,八十年代有了显著提升,但是这种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反馈较弱。”

    “主要是出口规模太小,从而导致知名度不高,而且我国军工业,在枪炮出口领域和德,奥等国有所重叠,这显然对于我国军产品出口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就拿最基础的步枪来说,东非和德国都是毛瑟步枪的主要生产国,而海外客户在挑选产品的时候,显然会倾向于德国货,东非以前则主攻低端市场。

    虽然东非生产毛瑟步枪的历史几乎和德国同时进行,但是早期东非工业基础薄弱,这也使得东非武器质量上和德国有一定差距。

    随着时间推移,东非毛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