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也就是1888年底,因为“爱情”失败,精神崩溃的鲁道夫选择殉情,而现在已经是1892年,鲁道夫还活着,历史完全改变,不知道对未来的奥匈帝国而言是福是祸。
不过在恩斯特看来这是件好事,毕竟鲁道夫也已经三十多岁,在熬个几年就能够彻底成熟了,毕竟古语有言,四十而不惑,鲁道夫的性格总能被磨平,而且恩斯特推测,鲁道夫大概率未来会成为弗朗茨那样的人。
叙了会旧,恩斯特就不再关心鲁道夫的心理问题,毕竟这条道路还要他自己慢慢摸索,别人对他的帮助也不太大,至少如今鲁道夫没有认识前世的情妇,而且还活着这就是最大的改变。
“这次合作,是因为在此前德国已经和我们东非达成了经济协议,这种好事毕竟不能厚此薄彼,而过去十几年,虽然和奥地利的合作时间比较长,但是并没有更加深入,而今你们也知道我们新获得了不少领土,对这些领土的开发,我们是需要奥地利帮助的。”
和奥匈帝国的合作,自然少不了莫桑比克这块区域,东非自己的能力终归有限,所以必须借助好外力,而且这次没有经济危机助力,所以只能多找些合作伙伴。
鲁道夫问道:“我们倒是想同东非加深合作关系,但问题就在于你们东非过于封闭,很多企业在东非的经营活动并不顺利,法律法规过于严格,用人成本甚至比肩欧洲。”
对于这一点东非和前世的印度颇为相似,就是对待外资的管理很是严格,这无疑限制了东非的发展。
当然,恩斯特并不打算现在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在19世纪本来就是一个大争之世,不要说东非,除开英国,各国不管什么经济体制其实都是一样。
尤其是在七十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