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撤资(3 / 4)

虚乌有的抹黑进行了辟谣:银行目前正在优化投资产业结构,并不存在所谓运营风险。

    不过,辟谣效果差强人意(褒),在德意志凭借多年积累的信誉和财团控制的媒体和报纸,稳住了储户信心,在其他区域就差一些意思。

    尤其是黑兴根银行的竞争对手,无所不用其极的抹黑兴根银行,伦敦多家金融机构把黑兴根银行评为高风险等级企业。

    黑兴根银行完全控股的《太阳报》发声辟谣,结果伦敦市民更相信了,《太阳报》什么成份大家还不清楚?搞搞颜色和擦边还可以,你也配谈什么金融。

    不过伦敦作为金融帝国中心,银行和金融机构多如牛毛,黑兴根财团在这里没有多少市场份额。

    一些盲目跟风的储户,看到自己的钱被兑换出来,资金链断裂之说也就烟消云散,又把钱重新存了进去。这样也好,一些定期存款因为被兑换,黑兴根银行可以少付不少利息。

    这场小风波完全没有影响到恩斯特,在对黑兴根银行做出指示后,恩斯特就参观起内罗毕市的多家纺织工厂。

    “殿下,目前我们在内罗毕的投资纺织业产能大约可以满足东非百分之七十的需求,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则由远东工厂提供,德意志地区的工厂则已经转手,不过远东工厂在对欧洲出口上占据大头,人力成本起了很大作用,如果之前不拆分远东的纺织工厂,那我们肯定可以获得更多利润。”

    总体上黑兴根财团在远东胶州投资的纺织工厂被拆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卖给了晋商和徽商,一部分则继续营业,借助成本优势出口东非和德意志,一部分则被迁徙到内罗毕。

    远东市场确实很香,一是规模大,需求多,不过利润比不上欧洲。二是生存成本极低,其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