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弗兰茨看来民族主义对于印度还是太早了,而且民族成分太过复杂,哪怕是到了现代印度各民族的认可度也不太高,反倒是宗教的认可度更高一些。
民族主义在印度只适合做个幌子骗骗那些聪明人,对付平民百姓还是减租、分地、分粮更为实际。
对于弗兰茨的思路,拉克希米·葩依总是充满了鄙夷,不过她必须承认弗兰茨要比她更强、更有先见之明。
就在拉克希米·葩依还觉得事情还需要继续发酵一段时间的时候,突然一个让她难以置信的消息传来。
“英国和俄国开战了。”
虽然此时大多数印度人都不太清楚俄国这个国家,但拉克希米·葩依可是非常清楚俄国的巨大。
此时印度的面积是奥地利帝国的五倍,而俄国的面积是印度的五倍以上。
在她看来与如此庞大的帝国开战,即便是大英帝国也不可能迅速结束战斗。
而且奥地利与俄国是盟友关系,这意味着之后奥地利也很可能加入战争。
拉克希米·葩依可是参观过奥地利的那些大舰巨炮,在她看来奥地利海军的舰船简直如同神话之中的武器一般,英国海军倒像是劣势的那一方。
如果欧洲战事吃紧,那么英国人不但无法支援印度战场,甚至要从印度抽调兵力。
如此一来她的胜算就大了很多,至于国内的那些王公贵族在她看来全是废物。
其实拉克希米·葩依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主要是她太早接触到了弗兰茨,她总是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