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弗兰茨想到了煎饼果子,好在这玩意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弗兰茨在几位宫廷厨师面前演示过一遍之后,他们就鼓捣明白了。
然后这些厨师们又进行了一定的本地化改革,此时维也纳的煎饼果子标准流程是在一张饼上刷上蛋液,再刷黄油和秘制酱料,撒上些欧芹和苹果醋,塞入面包、酸菜(甜白菜)、奶酪便大功告成了。
煎饼果子相对汉堡来讲可以更久地保持热量,这非常符合民众吃口热乎的心理预期,同时煎饼果子也没有汉堡那样容易洒,很适合贩夫走卒。
最关键的是实际成本更低
至于麻辣烫和关东煮主要是受益于奥地利帝国的鲤鱼产业,大量的鲤鱼肉可以制成鱼丸等各类鱼肉产品。
至于印度的那些糊糊会在维也纳爆火,弗兰茨是没想到的。毕竟在奥地利帝国香料是很贵的,不可能在平民的食物中加入太多香料。
然而奥地利帝国的厨师们还是有办法的,他们在食物中加入了大量味精。没错,事实证明只要肯放味精,味道肯定不会太差。
而且此时在奥地利帝国吃糊糊长大的人并不少,印度咖喱反而在奥地利帝国接了地气儿。
奥地利帝国本身可能算不上美食荒漠,但对于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他们之前真的没的选,所以在饮食方面奥地利帝国反倒是遭到了文化入侵。
夜晚的维也纳总是那么金碧辉煌,各种娱乐场所总是通火通明、日夜不停,维也纳的服务业从未落后于其他国家。
有大型歌剧院,也有小型的舞厅、沙龙,也有杂耍夜市和马戏团,更有慈善赌场和金色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