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法语VS英语(2 / 5)

力再大,英语也无法完全取代法语。

    英语本身结构不严谨容易产生歧义就是最大的问题,换句话说任何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都不适合作为国际条文的书写语言。

    所以能用法语打机锋的梅特涅绝对是一位语言大师。

    法国人对全场使用英语必然是十分抗拒的,很多法国文豪甚至还为此写文章来抨击英国人。

    拿破仑三世本人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但法国外交部还是连夜印了上万份法语指南和传单,他们可无法忍受英国人骑在自己脖子上。

    为此亚历山大·科洛纳·瓦莱夫斯基和拿破仑三世之间甚至还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前者认为法兰西的利益高于一切,但后者认为向英国让步正是为了法兰西的利益。

    这次争吵的最终胜利者自然是拿破仑三世,不过亚历山大·科洛纳·瓦莱夫斯基也得到了可以施行必要手段维护法兰西利益的承诺。

    所以法国外交部只是补救,并没有直接抗议。不过法国政府不作为,可不代表法国人也会装作无事发生。

    作为近代民族主义的发源地之一,法国素有革命老区之称。

    很快舆论便在巴黎发酵,各种文豪,社会名流纷纷出来造势。就连大文豪们也玩起了双标,他们纷纷在《泰晤士报》、《太阳报》上发表文章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灵魂的体现。在世博会这样的舞台上,将英语作为唯一的官方语言是对其他国家文化的漠视和轻蔑!

    这是对欧洲文明的屠杀!”

    “闪瞎人眼球的玻璃,冰冷的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