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可能不再会发生,然而历史可能真的有其惯性。
在一个平静的下午,一群内心不平静的人攻占了黑森-卡塞尔的市政厅。黑森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仓惶逃出首都,并下令镇压起义。
此时的黑森大公国虽不算强,但也有数万军队。理论上讲镇压人数不到一千的起义军应该不成问题,然而好巧不巧的是军队先收到镇压任务,后又收到了国王出逃的消息。
黑森军队的指挥官本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原则,在进攻城市的前一天选择了提桶跑路。
国王和军队指挥官接连逃跑,在这接连的沉重打击之下黑森王国的军队陷入了迷茫。
在短暂的抵抗和思想斗争之后,兵力超过五千的黑森第一军选择向总兵力不到一千的起义者投降。
其实在1848年之后,尤其是在弗兰茨覆灭了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并且在德意志邦联内推行同宗合并之后,除了威廉四世以外德意志地区的君主们都觉得自己迎来了第二春,想要大展一番拳脚。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黑森王国已经烂到了根上,即便是弗兰茨再怎么帮衬短期内也不会出现本质性的改变。
说起来整件事还要怪在普鲁士的头上,毕竟如果不是威廉四世向国内的立宪派妥协,黑森人也不会想起来向黑森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要求宪政。
由于德意志地区电报业的发达,黑森王国的窘境很快就被邦联内其他国家所得知。
德意志诸邦的君主们自然是要谴责这种行为,不过各国都是雷升大雨点小,大多都处于观望状态,毕竟大家都不想引火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