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种推广并不是确定贵金属的交换比,也不是相互赋予铸币的资格,而是用奥地利帝国的货币代替当地的货币。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而已,弗兰茨真正的目的是为未来发行纸币打下基础,所谓的预期钞模式适用范围太小根本无法达到纸币的效果。
一旦可以用纸币代替当地货币,奥地利帝国就等于在经济上彻底完成对该地区的同化,理论上可以用纸币源源不断地从该地区套取利润和物资。
不过相比这些奥地利帝国最需要解决的依然是4700万人的吃饭问题,欧洲人真正吃饱饭实际上也是从二战结束之后。
但历史上的原因比较复杂,二十世纪以后大多时候并不是没有吃的,而是吃不起。
现在奥地利帝国的面临的问题比较单纯就是生产力不足,一旦发生灾荒或者战争,粮食产量减少就会有人饿死。
哪怕弗兰茨建立了粮食保障体系,但仍有一部分人会死在黎明之后。
因为战时体系不可能永远持续,当放开市场之后粮食价格就会上涨从而会使一部分人买不起粮食。
弗兰茨会以各种理由举行庆典和慈善活动来帮这些人渡过难关,除了物质上的帮助,奥地利帝国皇室工厂、庄园,以及海外开发公司的招聘也从未停过。
但人力总有穷尽时一部分人依然无法逃脱被淘汰的命运,此时奥地利帝国的国力还没到能养活“任何人”的程度。
在1848-1849,两年的时间里没有发生饥荒,一方面是弗兰茨早就做好了粮食储备,另一方面则是从殖民地掠夺式的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