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地向英国政府施压。
另一方面即便得到赔付金,那些与地中海沿岸国家有贸易往来的商人也不愿意继续耗下去,由于商品超期抵达他们需要支付违约金,同时也将会减少他们在当地市场的占有率。
其中最主要的竞争者便是奥地利的商人,毕竟英国人能生产的奥地利人也能生产,而且通常来说质量更好、价格更优。
过去英国人可以凭借协议、条约将其他国家拒之门外,从而垄断市场,但战争一起这些就通通变成了废纸。
奥地利曾经在外交、商业问题上多次对英国让步,为的就是缓和与英国之间的矛盾。
在殖民的时代如果弗兰茨不想困死在欧洲大陆上,他就必须征得英国这个海上霸主的同意,要么用钱、要么用剑。
但无论是钱财,还是刀剑,具体的使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历史上私掠许可制度的终结还要等到1858年的《巴黎宣言》,不过经此一役之后英国人应该会重新审视这把双刃剑。
此时那些本来就与奥地利帝国有贸易往来的商人表现得倒不是很着急,毕竟英国人控制地中海的时候,他们可以打着英国的旗号,而轮到奥地利人控制地中海的时候,他们还可以换成奥地利的旗号。
他们所带回的情报也是英国人唯一的线索,不过从只言片语中依然很难复原地中海海战的全貌。
尤其是老爱德华·霍巴特·西摩尔率领的庞大舰队为什么会在克里特岛无功而返,按照英国海军方面的估计奥地利人没有足够的实力击败如此强大的舰队。
如果有,那么奥地利人就完全没必要等到法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