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粮食来源(2 / 5)

,他们早就习惯了逆来顺受,而且相比在日本长期挨饿,经常遭到无端殴打的生活。

    在中美洲殖民地他们最起码可以吃饱饭,也不会无端殴打他们,不过干活偷懒或者不够卖力还是会吃鞭子的,但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已经算得上是好日子了。

    同时宗教的那套选民理论也是时候发挥作用了,宗教对于维稳的效果一直十分显著,否则也不会受到古今中外那么多统治者的追捧。

    总体来说此时的奥地利帝国中美洲殖民地迎来了大丰收,有充足的粮食可以运回欧洲解决粮食危机。

    西非殖民地种植的主要是经济作物,但这不代表当地的奥地利人不能强征土著的口粮。

    事实上与奥地利殖民者合作的那些部落酋长们本身就是大奴隶主,把奴隶的口粮拿出来交换一些更有价值的商品,他们毫无负罪感甚至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

    除了那些部落,还有一些早期封建王国和教团也都十分乐意将自己国家的粮食拿出来交换奥地利的商品,甚至借给奥地利帝国。

    一方面是奥地利帝国的商誉确实很好,另一方面则是弗兰茨几次派兵扫荡沿海地区部落打出的威望。

    东非地区则压根就是计划中的粮食产区,不过随着印度内战的结束,对于海外粮食的需求量大大下降。

    而阿曼帝国并不敢将粮食安全交给奥地利人,这不得不说赛义德不愧为阿曼帝国的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他的战略眼光确实非常超前。

    赛义德大帝为了避免奥地利粮食完全占领阿曼市场,他甚至将农业税取消,甚至从商人那里收税补贴给农民。

    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