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反面教材(3 / 5)

;   他的名声之所以如此恶劣完全是由于后世的政治需要,撒丁王国要为自己的王朝战争行为做掩护,匈牙利人也需要一个这样残暴的人来体现自己分裂行为的正义性。

    整个布雷西亚事件就是海瑙出于愤怒对意大利叛军的一场复仇,是后者违背道义在先,在教堂中残杀奥地利伤兵。

    海瑙率军复仇,拒绝对方投降在后,这种拒绝投降的复仇在人类战争史上屡见不鲜。

    比如为西路军复仇而拒绝马家军投降,苏联红军拒绝党卫军投降。

    至于在海瑙那个所谓的阿拉德刽子手的称号更是幽默,在平定匈牙利之后,他一共检举了将近一千名参与叛乱的匈牙利人,这大概是实际参与叛乱人数的千分之二。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其中153人背叛有罪,经过审核之后决定判处27人死刑。

    然而这27人中的14人并不在当时的匈牙利,无奈之下奥地利帝国政府只能用稻草人代替执行死刑。

    最后这场本应震慑宵小的审判变成了一个国际笑话,更加讽刺的是之后奥地利帝国政府还与那些本应该被执行死刑的罪人达成了和解。

    这些人后来大多都成了帝国高官占据了大量重要位置,其中安德拉希伯爵更是成为了奥地利外交部部长兼任匈牙利首相,甚至还成为了茜茜公主的绯闻情人。

    哪怕是那些歪歪都不敢写的情节,却在现实中出现了。

    弗兰茨不想这种笑话重来一遍,所以维也纳必然会血流成河。

    首先便是这支叛军,不排除有些人是被裹挟的,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