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约翰·罗素却很不满,但是法国此时明显弱于三方联盟,而且路易·菲利普也不是一个非常果敢的人,难道英国要给法国人当马前卒?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帕麦斯顿的建议是:
“我们应该派人去维也纳感谢诸国对于欧洲和平作出的努力。这样可以减少日后我们外交的阻力。”
约翰·罗素白了一眼自己的外交部长,他很难想象世界上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而且这个人就坐在自己身边。
不过这确实符合此时英国的外交战略,毕竟俄国才是英国最大的敌人,其次是法国,至于整天泡在亚得里亚海的奥地利目前还没法入英国人的眼。
说到所谓的德意志邦联他就想笑,这种数十个国家组成的联盟真有战斗力就怪了。
至于瑞士的盟友?不好意思,我大英帝国只和胜利者做朋友。
相比之下路易·菲利普做出同意维也纳协议这一举动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实际上法国并不缺少敢战之士和主战派。
拿破仑分子就是坚定的主战派,他们迫切想要重掌权力,而最好的途径就是战争。
但是此时法国的财政已经濒临破产,国内外战争的持续消耗让兵力捉襟见肘。
而且路易·菲利普为首的奥尔良派也不想看到军人掌权,更不想看到拿破仑家族回归。
正统派内部则是十分混乱,有人想唆使路易·菲利普开战,然后借机推尚博尔伯爵上位。
有人想要避战,因为此时开战对法兰西不利,战争可能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