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俄国提出的国际共管。”
其实皮尔勒·埃尔伯爵早有准备,虽然这场谈判的结果并不会取决于罗萨斯是否是暴君,但证明其残暴本质还是有利于法国的。
皮尔勒·埃尔伯爵支持国际共管其实是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先想办法将英国人养的罗萨斯这条狗干掉,再想办法扶植一条属于自己的狗。
很快罗萨斯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就被公之于众了,虽然他在南美洲算不上什么罪大恶极的暴君,但是在和平了数年的欧洲还是独一档的存在,几乎可以与尼禄、塞琉古二世这些古代暴君相提并论了。
其实之前法国人在出兵远征的同时就已经做好了舆论工作,但是这些努力被各国选择性地无视了,因为法国人仅仅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进行宣传,如果没有弗兰茨一直在暗中帮衬恐怕还真会被帕麦斯顿蒙混过关。
(此时的法国人非常骄傲,他们觉得巴黎就是世界中心,)
此时英国人的情报工作做得也非常差,哪怕是到了谈判桌上,帕麦斯顿也觉得罗萨斯是个好人。
当然罗萨斯是不是好人,英国的立场都不会改变,这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此一来让法国人占得了先机。
法国人的地位一下从入侵者提升到了拯救者,英国此时唯一的仰仗便是债务问题,这个角色并不光彩。
帕麦斯顿恼怒于皮尔勒·埃尔伯爵的揶揄,但是此时英国最好的选择就是和法国在私下里瓜分阿根廷,而不是搞什么国际共管。
但他首先要将俄国人排挤出场,才能坐下来和法国人慢慢谈。
“既然拉普拉塔总督区可以采用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