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导致了整个蒂罗尔教区对于维持当地教会学校的积极性不断减弱,直到有一天劳舍尔大主教将那些参与教育工作的教士工资翻了一倍。
(其实应该称其为“神职津贴”,但是那样会有人觉得不够直观。)
教士们的收入直接达到了当地平均工资三倍的水平。如果能完成教会定下的目标,那么将再发一份相当于当地平均工资的奖励。
果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些教士们瞬间化为不畏艰险的上帝使徒,翻山越岭,诲人不倦。
平心而论地讲,教士们也不全是贪财之辈,只不过在神职津贴提高之后,他们觉得自己被尊重了,也更愿意践行他们的誓言而已。
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的成本就变得更高了。
同一时间,弗兰茨从维也纳招募的那些失业大学生们又因觉得自己被冷落,开始公开抗议。
他们声称那些学历不如他们的神父却拿着比他们高得多的工资绝非合理。其实这些人的工资要比当地的平均水平还高出50%。
只不过由于他们来习惯了帝国首都的繁华,冷不丁被派到蒂罗尔支教产生的落差感让他们一时半会难以接受。
于是乎弗兰茨给了这群人相同的承诺,他们也可以去从事教士们的工作,只要符合或达到相同的水准就能拿到同样的酬劳。
可是这群人中的大多数并不买账,他们总是以维也纳的生活标准去对比蒂罗尔这个奥地利最穷之一的省份,那弗兰茨也只能解雇那些不满足现状的人了。
其实只是从事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