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惜没机会跟沈醉聊一聊。
李晓林问了很多关于魏明这部内容上的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是:“我看已经写到解放战争第二年了,首稿什么时候能写完,我安排明年一月刊来得及吗?”
魏明笑了,看来主线剧情她很满意,不需要太大修改。
李晓林确实很满意,虽然魏明在创作的时候使用了很多通俗的手法,让故事可看性比他之前任何一部都要高得多,但故事的内核也非常硬,有一种阅读史诗的磅礴大气之感,好几次李晓林读着读着都为人物的命运悲痛流泪。
最近的一次就是国军方面江立中的大儿子在日本鬼子签字投降前一夜意外死于一场和日军的冲突中,哪怕江立中此时在他们的立场中是反派角色,但是看到他一边欣喜抗日胜利,一边心痛爱子丧命,李晓林也不免哀伤。
国内的长篇已经很久没有这种高品质的作品出现了,哪怕比起那部百万字长篇的《李自成》也不遑多让,甚至优点更明显。
当然,前提是结尾能收的好。
结尾嘛。
魏明认真思考后给出回答:“下个月我应该是可以完稿的,就是不知道一个多月的时间修稿够不够。”
毕竟他要自修,还要让编辑审核,三审三校,这么长的故事,不可能一点问题没有。
李晓林道:“你这篇预计是50万字,不超过60万字对吧。”
魏明点点头,一开始想的是40~50万字,结果没搂住。
李晓林想了想:“分两期发表有些挤,要不这样,分成三期来发表,1月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