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建奴入关以来,边报急切,各地报难的奏疏如雪花一般蜂拥而来,他没有一日可以睡上一个安稳觉。
国家疲敝,底下那些官员的表现却是让他越发的失望。所谓的众正盈朝,所谓的贤良忠臣,都不过是一群自私自利的卑劣小人。
这些年来,崇祯也算是看明白了很多的事情。朝中的清流,多为沽名钓誉之徒。
朝中的那些臣工,相比于治国,似乎更擅长党争。崇祯向后靠了一靠,靠在了椅背之上,他实在是太过于疲倦。
国内的大小事务,朝中的党争谋议,边关不断传来的告急文书,全都积压在一起,压的他根本喘不过气来。
崇祯之所以信任杨嗣昌,愿意任用杨嗣昌,不仅仅是因为杨嗣昌才学过人,他觉得杨嗣昌能够解决问题。
更是因为杨嗣昌无偏无党、勇于任事,有问必答。不像是其他的臣工说一些空话套话做一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事情。
杨嗣昌一直都在做实事,自从杨嗣昌上任之后,国家的情况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沸沸扬扬蔓延多省的流寇之乱因为杨嗣昌的方略而被平定。北地的边患也因为杨嗣昌的边策而得到了缓解。
只是……崇祯握紧了双拳,眼眸之中闪过了一丝怒意。朝廷之中那些只会袖手空谈的腐儒,拿不出对敌的半点方略,说起道理来却是处处压人。
眼下的情况,谈判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反对的人却是众多无比。反对的众人之中,以黄道周最为激烈,也最为刚直。
朝议结束之后,崇祯将黄道周被连贬六级,调任江西按察司照磨。黄道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