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语文课晚自习3(1 / 7)

“今天我们将走进东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感受他磅礴的胸怀壮壮志豪情。”

“但在正式开始学习《观沧海》之前,老师先来讲讲有关诗歌的一些知识,我们所在的国家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

“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从而激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学习古诗要反复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正如《胡笳十八拍》以宫、徵、羽调式展现蔡文姬的悲欢,诗歌的节奏与音乐旋律相呼应,让我们在抑扬顿挫中领略艺术之美;通过反复吟诵,我们能更深地体会古诗的韵律,感受其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现在老师来说说《观沧海》的作者曹操,曹操(155—22o),字孟德,沛国谯(qiao)县[今安徽亳(bo)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曹操诗气势雄浑,慷慨悲壮,他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着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老师在这里说明一下,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有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和建安七子。”

“曹操的《观沧海》作于建安十二年(2o7年),正值他北征乌桓凯旋之际,诗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展现了其豪迈气概。

邺城作为曹操的政治中心,不仅是他谋划南征的基地,更是建安文学的摇篮,孕育了无数传世佳作。”

“《观沧海》的写作背景是在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o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这座山,又值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了这壮丽的诗篇。”

“《观沧海》中,曹操以海的浩瀚比喻自己的胸襟,‘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