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戴着高礼帽、手持镀金手杖的老绅士皱起眉:“莱昂纳尔·索雷尔?这是谁?”。
他身边的同伴耸耸肩:“是个年轻的作家,挺有名气的——但从没有听说他也会写剧本?”
老绅士叹了口气:“喜剧院这是怎么了?竟然在圣诞季推出一个无名小卒的新戏?”
另一位衣着时髦的女士用象牙扇子半掩着嘴:“《合唱团》?这名字听起来可不太吸引人。是讲唱诗班的吗?”
有人注意到了演员阵容:“看,主演是穆内-叙利和戈蒂耶-吕扎尔什!这两位可是喜剧院的顶梁柱!”
“能让这两位同时出演,这部戏恐怕有点来头?”
“是哪个贵妇人赞助的吧?当年巴尔扎克也是这样……”
————
窃窃私语和猜测迅速在巴黎的文艺沙龙、咖啡馆和俱乐部里蔓延开来。
莱昂纳尔在文学圈内已小有名气,但读者和戏剧观众并非完全重合,戏剧的门槛高得多,戏剧观众也傲慢得多。
毕竟一张戏票的钱,可以买上一摞。
但是在索邦,这份节目单像引爆了一管诺贝尔前些年发明的硝酸甘油炸药。
莱昂纳尔的同学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个学生挥舞着报纸冲进烟熏火燎的索邦戏剧爱好者协会的排练室。
“我的上帝!你们快看《费加罗报》上的喜剧院节目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