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动用的资金实际上是相形见绌的。
德国可不会管那么多,德国政府巴不得法国陆军规模一直限制在75万人左右,德国一旦获得人数方面的优势,将会很快结束这场战争。
没有人会怀疑德国陆军的战斗力,就如同现在没有人会怀疑西班牙海军的战斗力一样。
为了让自己的优势变得更大,德国和奥匈帝国还拉拢了在巴尔干战争中失败的保加利亚,许诺了种种的好处,让保加利亚也加入了同盟国。
虽然保加利亚的体量远远不如同盟国的其他三个列强,但保加利亚有一项奥匈帝国和意大利都没有的优点,那就是陆军战斗力的强大。
对于两次巴尔干战争,德国政府是深有体会的。保加利亚军队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中的表现只能用优秀来形容,巴尔干普鲁士的名称送给他们是非常贴切的。
也正因为如此,德国政府才有了拉拢保加利亚的想法。别看保加利亚只能动员十几二十万的军队,这十几二十万军队的战斗力,至少也能比肩超过30万的奥匈帝国军队和超过50万的意大利军队。
德国政府拉拢保加利亚的目的并非想让保加利亚军队支援正面战场,而是希望通过支持保加利亚控制巴尔干半岛,连接与德国交好的奥斯曼帝国,形成一条跨越欧洲和亚洲的补给线。
对于德国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德国政府内部也是相当清楚的。
德国的综合实力确实超过法国或者俄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加起来也确实能够拖住其中一个,至少也能帮助德国分担很大一部分压力。
但问题是,德国在东西两线作战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快速击溃其中一个敌人。一旦战争陷入持久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