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人因心中的坚持或求生本能驱使而依附下,殷灵毓也算是初步拉起了义军队伍。
而此刻的长安城,不管是人口还是物资,亦或人心,甚至冥冥中的气运。
都在向她倾注。
对于殷灵毓来说,第一要紧事便是先令几个道士和工匠,以最快的速度搓简陋手榴弹,越多越好。
没办法,火药是殷灵毓现在唯一能够依靠的,有力的武器了。
其余人,会打铁的,便赶制枪头,箭矢,会木工的,赶制长枪的木杆,弓弩的臂身,什么都不会的,就收集火油,桐油,守城物资,或是按吩咐去搬运巨石滚木,堵住非主干道的巷子,以及……
将老弱百姓收拢,尽可能多的转入地下。
且不说长安作为多朝都城,本就有有不少废弃的地窖,暗道,就是大户人家的密库,暗室也不在少数。
现在,它们被全数提供了出来。
根据郑虔提供的,工部旧档中关于长安的地下沟渠,前朝遗存的暗道草图,殷灵毓组织人手,逐一探查,清理,拓宽。
那些平日里被遗忘的角落,此刻成了生的希望。
大户人家捐献出家中深挖的储粮地窖,躲避战乱的暗室,寺庙道观也开放了地下佛堂,藏经洞窟。
没有人愿意等死。
尤其是一位颇有名声的老国公,在王维的拜访下,捐出家中几副铠甲,横刀,并开了自家地窖,暗室,带头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