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起义(2 / 5)

跟着喊起了分田的口号,试图以此来收买人心,只是他们的所谓“分田”,很快便暴露了流寇的本质。

    起初,那些被苛捐杂税压得喘不过气的佃户和贫农们,心中确实燃起过希望,但当“分田”真正开始时,却完全变了味。

    田地并未按户丈量,公平分配,而是成了白莲教大小头目们论功行赏的筹码,谁冲锋在前,谁献上的“供奉”多,谁就能圈走最肥沃的水田。

    普通教众能分到点边角料已是万幸,更多的百姓,只是从给地主老爷交租,变成了向“佛爷”,“大师兄”们上贡,税率甚至更为苛刻随意。

    而所谓的“圣库”制度,更是成了公开的劫掠。

    教兵们以“供奉无生老母”,“支援义军”为名,踹开商户和富户的大门,金银细粮一扫而空,美其名曰“劫富济贫”,实则大半流入头目私囊。

    稍有反抗,便被打为“清妖细作”,当场格杀。

    乱兵之下,寻常百姓之家亦难以幸免,米缸里的最后一点存粮,院子里的菜和牲畜,往往也被搜刮而去。

    “济贫”?

    贫者所得,不过是白莲教教众们从抢来的粮食中施舍的一碗薄粥,还需磕头谢恩,感念“明王”慈悲。

    他们的确攻下了城池,却无心也无力治理。

    不组织生产,不安抚流民,不建立秩序。

    县衙被焚毁,账簿被撕碎,留下的只有一片混乱。

    白莲教的大小头目们纷纷沉浸在“开府建衙”的骄傲自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