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民家,民家,民主与共和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家。
是她的底气,她的神秘师门呢。
荀子点点头,也并未多问,只叹道:“是也,民者,国之基也,养民以富,导民以礼,威民以法,三者备而后天下治。”
事实上,荀子的学说因其偏激的“性恶”,与孟子看似“对立”,是长期被正统儒家排斥的。
又因为反对迷信,在汉朝董仲舒后,荀子的学说就开始隐没和被边缘化,一直到晚清时期才重新被大众所重视。
但封建帝制沿用千年的“外儒内法”,追根溯源,早在荀子处便能觅得本源。
只是,民本不是民主,荀子虽明白民生关乎国家存亡,但亦与诸子百家中的大部分人一样,认为“君师者,治之本也”,批判墨家的思想破坏阶级秩序,仍旧带着儒家的“圣天子垂拱而治”,看重阶级秩序。
只是他又比如今的其他大儒更具现实精神,看重律法,看重教育,甚至身体力行的实施着教化。
能教出李斯和韩非来,也就不奇怪了。
殷灵毓不紧不慢喝光了碗中的酸梅汤,抬眼笑道:“天下治,黎庶兴,犹如川流入海,后海上腾云,云聚落雨,再润山川,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这便是了,老夫亦常言'天行有常',四时更替,万物生息,本就自成法度,然则水火无情,总是要加以引导规训,若一味无为而治,指着上苍怜悯,人与万物又有何异?”
荀子吐槽着,他最是不喜这一套的,再加上虽然不在官场里了,却不缺耳目信息,不免有点子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