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各国代表盯着屏幕上的倒计时,仿佛看着一颗缓慢引爆的核弹。有人提出强制催眠计划,用药物和声波引导全民同步入梦;也有人建议筛选“纯净心灵”组成核心共鸣圈,避免杂念干扰。但所有方案都被否决了??共感的本质是自愿与真诚,任何强迫都会导致反噬。
就在此时,匿名讲师林晚晴发布了新课程。
>【共感学堂?进阶课】
>主题:**《你愿意为陌生人哭吗?》**
>形式:沉浸式记忆共享
>规则:每位学员需上传一段真实经历??最深的痛苦、最大的遗憾、最不敢提及的秘密。系统随机匹配接收者,双方无法知晓彼此身份,唯有通过情绪反馈评分。
课程上线当天,全球超过三千万人报名。第一则故事来自西伯利亚一位老猎人:他在暴风雪中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却因误判风向没能及时返回营地。三十年来,他每年冬天都会独自走进森林,在同一个地方点燃篝火,烧掉一张泛黄的照片。他说:“我不求原谅,只希望有个人能替我哭一次。”
那天夜里,全球有两万七千人梦见了一场雪。
他们看见自己奔跑在无边的白色荒原上,耳边是呼啸的北风,怀里抱着早已冰冷的小身体。许多人醒来时枕头湿透,胸口闷痛,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份迟来的悔恨。
第二天,课程评分爆表。系统首次开启“情感连锁反应”机制??当某个故事引发足够多的真实泪水,它就会自动升华为“公共记忆片段”,嵌入后续学员的冥想路径中。
越来越多的故事涌现出来:
孟买贫民窟的女孩讲述她如何在十四岁生日那天被卖去妓院,但她从未恨过母亲,因为她知道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