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没有说明其具有次级孵化的习性!
如果完全按照系统协议去定位并后续可能采取行动,很可能不仅无法有效清除该子体,反而会触灾难性的爆炸,甚至可能帮助它扩散孵化!
系统是不知道?还是……故意隐瞒?
冰冷的寒意瞬间顺着林秀的虚拟脊柱蔓延开。
她猛然意识到,自己对于“星穹遗民”
而言,或许并不仅仅是“样本”
或“工具”
。
更可能是一件消耗品。
一件可以用来测试深渊子体真实特性、甚至触其反应以收集数据的……高级诱饵或试探性棋子。
阿娣的治疗资源,需要用她的风险和价值去换取。
而风险,显然被系统刻意低估了。
怎么办?
立刻向系统报告这个现?质疑其任务信息的完整性?
系统会承认吗?还是只会用冰冷的“数据不足”
、“权限不够”
来搪塞?甚至可能因此降低她的“合作价值评估”
,削减给予阿娣的资源?
沉默,继续任务?假装不知道,按照协议完成定位?
那无异于将自己和后续可能执行任务的其他单位(如果还有的话)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意识在极短的时间内激烈交锋。
最终,她做出了决定。
她完成了坐标锁定,却并未立刻上传结果。
而是开始依照那份残缺的伪父数据,结合自身的时序模型,疯狂计算着避免触【链式能量湮灭】的安全接触参数与能量抑制方案。
这需要极高的算力和对深渊能量的深刻理解,过程远比单纯定位更加艰难。
维生舱的能量读数因为她负荷的运算而再次微微波动。
终于,在系统出例行催促前,她计算出了一套可行的补充方案。
她将最终锁定的子体坐标、以及基于伪父数据推导出的【链式能量湮灭】警告和对应的安全建议,打包在一起,上传给了系统。
她没有直接质疑系统,而是以“补充数据分析结果”
的形式,将问题抛了回去。
上传完毕。
房间内陷入一片寂静。
只有屏幕上的数据无声滚动。
林秀能感觉到,无形的扫描再次聚焦在她身上,比之前更加深入,仿佛要剖析她产生这个“补充分析”
的每一个思维过程。
几分钟后,系统冰冷的声音终于再次响起,听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数据已接收。
坐标确认。
补充信息[链式能量湮灭风险]及[安全建议]已录入数据库。
此风险此前未被标准扫描协议检测出,感谢你的贡献。”
“基于此补充数据,任务[危险等级]上调至[较高]。
你的[贡献度]相应提升。
医疗资源将向单元o-o1-娣额外倾斜o3。”
屏幕显示,阿娣的维生舱旁,又多了两只看似更精密的机械臂,开始进行某种温和的能量按摩,以促进修复液吸收。
总倾斜度达到了1。
林秀心中稍稍一松。
系统承认了补充数据,提升了危险等级,并增加了奖励。
这至少表明,在“守则”
框架内,贡献确实能得到回报。
但系统那句“此前未被标准扫描协议检测出”
,是实话,还是一种程序化的掩饰?
她不得而知。
“下一个任务:基于已定位坐标,设计一套[低介入式观察方案],持续监控[清道夫]子体的孵化行为,并记录其能量湮灭临界点参数。